案例一

Image


以某民營電信帳務服務整合系統為例

緣由

在該民營電信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國內電信服務提供商在不同階段的演進。 由於在快速擴張的過程當中,業務支援系統(Business Support System,簡稱BSS)也必須因應變化。但由於在併購過程中所引進的其他公司的BSS系統,不僅廠牌不同、支援服務類型(2G / 3G / 4G / Fixed-wire / ISP / Cloud, Prepay/Postpay)不同,其採用技術也各異其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規劃 BSS/OSS 架構的漸進式移轉,並同時支援業務面的持續蓬勃發展,成為 IT 部門的重要課題。


企業挑戰

在電信BSS當中,除了消費者能夠接觸到的會員官網、App、門市與客服中心系統之外,帳務系統直接關係到與用戶息息相關的電信帳單。 但由於前述因規模成長而帶來的異質系統整合議題,隨著業務量的成長以及提供客戶更優質服務的迫切需求,漸漸地成為IT部門頭痛的問題:

  • Time to market: 業務單位提出的新需求,因流程整合的複雜性,所需要的開發時間愈來愈長。
  • Complexity: 相似的流程卻需要因應異質系統的特性而變得不同,造成流程管理上的複雜度。
  • Redundancy: 由於異質系統在於技術平台上的差異,導致同類流程必須因應不同技術平台而必須同時有多個版本。
  • In-consistency: 電信服務的開通/攜碼/移轉/服務異動等流程牽涉到許多不同領域的系統,當系統面因故發生異常,導致系統流程中斷,而造成異質系統間的資料不一致,需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解決。

因此,如何整合不同產品線的帳務系統,並提供IT應用架構有一套統一的帳務系統服務,成為 IT 部門的重要規劃之一。

Image
Figure 1 複雜的應用整合


解決方案

在2008年12月,基於藍科數位在SOA領域多年的在架構規劃及開發實務經驗,並參考 TM Forum NGOSS 之參考架構,該民營電信與藍科數位合作規劃新一代的帳務整合服務平台。此平台基於下列原則進行規劃與設計:

  • 開放標準(Open Standard):採用 WSDL, SOAP, BPMN 等業界標準
  • 服務導向(Service Orientation):採用 SOA 設計原則,如 Logic Centralization、Service Virtualization等。
  • 流程持續(Process Continuation)
  • 維運效率(Operation Efficiency)

基於前述的原則,藍科開發團隊提出了以下的設計:

Billing Service Bus


Image
  • Front-end Service Consumer: 存取帳務服務之前端系統,如門市系統、客服系統、電話行銷、會員網站或其他。
  • Public Service Layer: 將較複雜的帳務整合流程透過標準Web Service 形式(WSDL/SOAP)提供給 Service Consumer。
  • Process Orchestration Layer: 透過Workflow/BPM 技術來設計並管理帳務整合流程,透過外部化流程控制(External Process Control)來靈活地組合下層所提供的元件服務,提供更高的彈性以及更好的元件重用性。
  • Information Service Layer: 基於一套通用於個別帳務系統之資料模型與服務介面所發展出的共用資訊服務(Common Information Services),在Billing Service Bus中的流程組合不再需要面對個別帳務系統所內建的異質資料格式,而僅需面對一個通用資料模型(Common Data Model),除降低了轉換成本,也因為一致的定義而提高了開發效率與品質。
  • Transformation & Mediation Layer: 透過Java-based之應用整合技術來因應個別帳務系統不同的通訊協定與資料格式:
    • 通訊協定有:TCP Socket, HTTP, EJB, SOAP, JDBC
    • 資料格式有:Binary Message, Plain Text, XML, Tabular Data
  • Back-end Service Provider: 指個別的帳務系統,包含2G/3G/4G/Prepay/Postpay,有各自不同的通訊協定、資料格式與資料定義。

符合業界標準

Image

在架構規劃上,開發團隊充分採用了NGOSS 參考架構所揭櫫的設計理念:

  • 外部化流程控制(External Process Control):也就是架構中的Process Orchestration Layer ,帳務流程不再被開發於程式中,而是透過圖形化方式做流程設計,並於獨立的流程引擎來運行並監控。
  • 共通通訊載具(Common Communication Vehicle):也就是架構中的Transformation & Mediation Layer,大幅簡化了不同資料格式與不同通訊協定的整合複雜度,讓流程開發能夠更專注於業務需求上。
  • 共通資料模型(Common Data Model):借鏡 NGOSS SID 為主的資料模型設計,整合不同帳務系統且資料欄位迥異的資料格式,大幅降低應用系統整合的成本,並因為一致的資料模型,提昇了整體端對端(End-to-end)的整合效率。

導入效益

此方案帶來了下列優點:

 提高開發效率:每個流程的開發時間由

  • 未導入前的90 man-day
  • 到中期的30 man-day
  • 到現在由於元件趨於完整,部分流程可在數天內開發完成
 增進可靠性:

當上游系統繁忙無法回應而造成流程異常時,該流程能被自動暫停(Suspend),稍後由系統自動重試(Retry),或由管理人員排除障礙後接續執行(Resume),能維持交易資料的一致性。管理人員不再需要為了修復異常交易資料而傷透腦筋。

 提昇維運效率:

IT 人員更輕易掌握跨系統帳務流程的運作狀況,能夠比以往更及時的因應系統的異常,快速做出處置。

 提昇軟體品質:

由於採用分層架構、視覺化流程設計以及元件化設計,大幅降低人為程式開發的錯誤,進而提昇系統整體之軟體品質


結論

藍科致力於提供完整的架構規劃與系統開發服務,有效地結合領先技術與客戶短中長期的發展需求,為客戶的IT企業應用的長期發展帶來穩固的基礎。